舌苔白厚而干燥的舌象。为脾胃热滞或邪在少阳之证(见《辨舌指南》)。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即百合,详该条。
指背部。《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自消容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又作清血。指大便下血。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贯珠集》:“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名为火邪。”又:“圊血、便血也。”详便血条。
书名。50卷。唐·甄立言撰(《旧唐书·经籍志》题甄权撰)。原书已佚,其中部分佚文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
耗散的元气。《灵枢·终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
古人以一日一夜划分四季。脾脏居中属土,土旺于四季,日乘四季,指出现于一日之中的四季,即辰、戌、丑、未时。《素问·三部九候论》:“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王冰注:“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脾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人中疔。见该条。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目被物撞触而结为外障也。”泛指因目外伤而引起的外障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