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李深之手集方》。
即腧穴。《素问·气穴论》:“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见腧穴条。
病证名。指咳嗽由痰郁火邪引起者。《明医杂著》卷二:“火郁嗽,为痰郁火邪在中,宜开郁消痰。用诃子及香附、瓜蒌仁、半夏曲、海石、青黛、黄芩为末,蜜调为丸。噙化。”又:“若因肺胃蕴热、痰气不利,宜用前药。若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肠山。即承山,见该条。
【介绍】:唐外科医生。约八世纪时遇高人授予《发背方》,有效验,却以之卖弄求利。后于九江为虎所食。驿吏在其囊中得《发背方》真本,由太原王昇之写以传世。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尤怡条。
穴位分类名。即阿是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不定穴,又名天应穴,但疼痛便针。”参见阿是穴条。
①出《名医别录》。为独活之别名。②出《新修本草》。为银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长期饮食肥甘厚味食物所引起的病变。①使体内湿热蕴积生毒,好发疔疮痈肿等疾患。《素问·生气通天论》:“高(膏)梁(粱)之变,足生大丁(疔)。”②热中于内,上下不和,气血逆乱,易发中风。《素问·通评虚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