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一种突然发作的危重病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遁尸者,言其停遁,在人肌肉血脉之间。若卒有犯触即发动,令心腹胀满刺痛,喘息急,偏攻两胁,上冲心胸,其候,停遁不消者是也。”治用木香散、鹳骨圆等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漆姑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瘘者,“疮也”(《玉篇》)。喉瘘即喉疮。《外科证治全书》卷二:“喉瘘,一名喉疮。喉间生肉,层层相迭,渐渐肿起不痛,有窍出臭气,废饮食。”参见喉疮等条。
诊断学专著。2卷。清·周学海撰于1894年。本书以论述望诊为主,问诊、闻诊为辅,搜集的范围,据作者自序介绍:“是编也,《内经》三诊之文全在;《难经》以下,择其切要能补《内经》未备者收之”。上卷专谈望形
病证名。明·赵献可《邯郸遗稿》:“胎前暑泻,以胃苓汤加香薷、扁豆、煎好冷服。”即妊娠暑泻。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名。一名《六科证治准绳》。明·王肯堂撰。刊于1602年。全书阐述临床各科证治为主。包括《杂病证治准绳》八卷,《杂病证治类方》八卷,《伤寒证治准绳》八卷,《疡医证治准绳》六卷,《幼科证治准绳》九卷,
病名。是指服用过量乌头、附子、天雄而见中毒症状者。见《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中毒轻者症见口唇、四肢麻木,头晕,言语不清,视力模糊。重者心率加速,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突然抽搐,紫绀,昏迷,甚至死亡。治疗宜
初生儿肥胖,《景岳全书·小儿则》谓其“色嫩,日觉好看者,此其根本不坚,甚非佳兆,且亦最易感邪。”
【生卒】:1284~1339【介绍】:元代藏医药学家。著有《药物总汇》、《八支药诊精要》。对后世藏药学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