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部位。亦称五体,指头和两手两足。《针经指南·标幽赋》:“似续而交五大。”
见内经评文条。
出《世医得效方》。即钩虫病。详该条。
卷,清·叶天士述,相传系叶氏门人顾景文记录整里而成。传本不一,其一传于叶氏门人华岫云,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外感温热篇》的原文即据于此;又本见于唐大烈《吴医汇讲》卷一,名为《温症论治》内容与华氏本大同
见《药学学报》12(10):690,1965。为铁棒锤之别名,详该条。
脉象分类之一。《脉诀》把二十四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三类。七表即浮、芤、滑、数、弦、紧、洪七种脉。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名。见《重刻烂喉痧辑要》。即白面痧之别称。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青叶胆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先泻后补的补泻方法。《神应经》:“……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②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补泻方法。《针灸大成》:“有平补平泻,谓其阴阳而平也。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但得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