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又名疳、湿、疳湿疮。古人认为疳湿是由于久利脾胃虚弱,肠胃之间,虫动侵蚀五脏,使人心中烦懊,其虫上蚀则口鼻齿龈生疮,下蚀则肛门烂痒。用《千金》姜蜜汤(生姜汁、白蜜、黄连),送
经穴名。代号GB3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绝骨,属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肌腿之间凹陷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胸腹胀满,颈项强
病证名。指大青龙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注解伤寒论》卷三:“此中风见寒脉也。浮则为风,风则伤卫,紧则为寒,寒则伤荣
气功学专著。近人杨践形编著。全书十五章,依次讲述道、中、一、真、师说、法门、坐法、息法、心法、要诀、术语、医、膏肓考、五脏辨、导引术。各章节既繁征博引,义例谨严,又密切联系中医学,特列三章阐述医理,因
医论著作。2卷。日人贺屋敬(恭安)撰。刊于1811年。此书续写其师吉益东洞之《医断》。上卷论疾病急逆虚实、所在、病因、脉候、病名及死生等。下卷论伤寒六经病及过经、转属、合病、坏病等。现存初刻本。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诸注候》。风注、寒注、气注、生注、凉注、酒注、食注、水注、尸注等九种注病的总称。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青蛇便。由肾经虚损,湿热下注所致。初起小腿肚结块长约二、三寸,色青紫,肿硬疼痛,头大尾小,形如青蛇,全身可出现憎寒壮热。蛇头向下者,毒轻而浅,急刺蛇头半寸或一寸,出紫黑血
【生卒】:1906~1965【介绍】:现代医家。四川成都市人。十六岁开始随父学医,从事中医工作。解放后,先后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及中医学院工作,任妇科教研组主任及附院副院长。著有《论崩漏》一书,并参加
书名。3卷。清·何元长、何书田、何鸿舫撰,陆锦燧等选。刊于1918年。陆氏选录清代江苏青浦何姓三世医案。其中以何书田医案叙述病源、病状较为详尽,治法切于实用。
①推拿手法中动作比较单一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扳法、摇法等。许多手法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成。如小儿推拿中的按弦走搓摩法即由按、搓、摩三种基本手法组成。②推拿各学术流派中最主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