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顾呜盛《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三。即土栗。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井疽。见该条。
是肝阳上亢的进一步发展。阳亢则热,热极则生火。有阳气上逆的特点。参见肝火条。
【生卒】:九世纪【介绍】:五代时期本草学家。蜀(今四川)人。曾任蜀翰林学士。对药物品种、性味有研究,治病用药也很有经验。根据蜀统治者孟昶的要求,曾与蜀诸医士共同以《新修本草》为基础,校正增删,并加注释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即梦遗。详该条。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山海经》。为零陵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张氏医通·诸血门》:“劳心太过,吐血不止,归脾汤去木香加门冬、阿胶。”如心火旺盛,可用米莲散(见《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参见吐血、内伤吐血条。
证名。指肺部作痛。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治以散瘀止痛为主。《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古病名。①指风在腠理而致汗泄的病症。《素问·风论》:“外在腠理,则为泄风。”《类经·风证》:“泄风者,表不固也。”《增补内经拾遗方论·泄风》:“腠理为渗泄之门,风若中之,外不得入,内不得出,风搏汗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