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末医生。字思兰。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撰有《医案》一卷(1644年)。
《疡医大全》卷七方。蟾酥一分,雄黄三分,蜈蚣一条。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葱酒送下。治疔疮肿毒,时毒初起者。
出《针灸甲乙经》。即巾针。《证类本草》谓“布针,用缝布大针也。”参见巾针条。
出《本草拾遗》。为千里光之别名,详该条。
详见邪条。
出《医学纲目》卷三十五。即缩儿胎。详该条。
见《本草从新》。为草豆蔻之简称,详该条。
病名。疫喉后余毒未尽,致牙龈肿痛色黑或腐溃,齿牙脱落者。治宜清火解毒。用清胃散加减。参见牙疳条。
疮疡辨证方法之一。见《外科大成》卷一。疮口周围出现红筋谓之晕。由脏腑受锐毒而成。古人认为晕少者易治,晕多者治疗较难。
病名。出《仙传外科秘方》卷九。即脑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