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病名。系指患乳蛾而喉核溃烂者。多由肺胃热毒薰蒸咽喉所致。《喉科指掌》卷三:“此症因肺胃郁热,红肿烂斑大痛,难于饮食。”详烂头乳蛾条。
观察小儿面部色泽变化以诊断疾病的方法。青色主风、主惊、主寒、主痛;赤色主热;黄色主湿、主饮食伤;白色主虚;黑色主寒、主痛、主中邪毒等。察色应四诊合参,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吴得夫集验方》7卷,已佚。
病名。《世医得效方》卷十:“眼白人浑黑,见物依旧,毛发直如铁条,虽能饮食,不语如醉,名曰血溃。用五灵脂为末,二钱,酒调下。”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的叶。分布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甘、微涩,凉。清热解毒。治痢疾,肠炎。煎服:15~30克
针具名。《灵枢·热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现代巨针多用不锈钢制造,形与毫针相似,针身较粗而长。用于治疗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辨证论治术语。指疾病的发病、病因、病理上先后主次的标本关系。辨别这些关系,作为治疗主次步骤的依据。参见标本条。
药物学著作。20卷。明·汪机编撰于十六世纪初。此书受王纶《本草集要》的学术影响,药物分类,不按《本经》三品之分,系按药物性状“以类相从”,增补若干内容,扩充为20卷,以弥补《本草集要》“词简不赅”之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