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清凉、清冷。《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足清也。”②清寒之病;清邪,即雾露之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伤寒论·辨脉法》:“清邪中上,名曰洁也。”③澄清。与浑相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④指大自然清阳之气或水谷精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灵枢·动输》:“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⑤指凉药;也是治病八法之一。《素问·五常政大论》:“治温以清,冷而行之。”《医学心悟》:“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⑥通圊。排泄。《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心清脓血。”《伤寒论·辨脉法》:“清便下重,令便数难。”⑦形容谷之不化。《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

猜你喜欢

  • 理血

    治理血分病的方法。包括补血、凉血、温血、祛瘀活血、止血等。详各条。

  • 小儿形症

    小儿患病而表现于身形体态方面的征候。《幼科指南心法》:“要识小儿形症,但将相貌推求。黄浮肌瘦痞瘕瘤,唇摄面青痛楚。吐舌唇焦内热,昏昏好睡脾辜。手掀足掣是惊由,疳疾青筋大肚。”“眼角眵生肝热,口边涎出脾

  • 管窥附余

    见四诊抉微条。

  • 赪桐花

    见《南方草木状》。为荷苞花之别名,详该条。

  • 胎前阴户痒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阴痒。详该条。

  • 太乙天符

    运气术语。出《素问·六微旨大论》。指既为天符、又为岁会之年,即司天之气、中运之气和岁支之气三者会合。戊午、乙酉、己丑、己未均属太乙天符年。

  • 子午补泻

    针刺补泻手法之一。指左右捻转补泻。见《针灸大成》。法以左转为顺,从子位转向午位,属阳,为补;右转为逆,从午位退向子位,属阴,为泻。女子则以阴为主,以右转为顺为补,左转为逆为泻。

  • 小儿按摩经

    见针灸大成条。

  • 九灵

    《灵枢》传本之一,详灵枢经条。

  • 妊娠下肢抽筋

    病证名。指妊娠期下肢抽痛,反复发作。多因肝血不足或感寒所致。若素体血虚,或妊娠恶阻严重,化源不足,孕后精血聚以养胎,肝血愈虚,筋失所养。症见妊娠期下肢酸楚或抽搐疼痛,步履不便,夜间或入睡后尤甚,面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