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进食后片刻即吐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卷下:“经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所谓阴阳反作,气逆不从,食虽入
民族医学史著作,藏名《索日曼给阔布》。德西·桑吉嘉措著于1704年。着重叙述藏医发展过程中从传说时期直至清初各个不同时期的医学发展情况。论述了医方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藏医与其他各国、各族医学系统的交
《证治准绳·伤寒》帙之四方。人参三钱,白术、白茯苓、干姜各一钱半,川椒十四粒,乌梅三枚。为粗末,水煎服。治气冲心痛,饥不欲食,吐蚘者。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心痛痧》:“痧毒冲心,属之于气,则时痛时止,痰涎壅盛,昏迷烦闷,此其候也。治宜刺手臂,服顺气之剂为主。痧毒攻心,属之于血,则大痛不已,昏沉不醒,此其候也。治宜刺腿湾,服活血之剂为
古代养生术语。意为返老还童。《通俗编》:“急就章云,长乐无极老复丁。”《参同契》:“老翁复丁壮也。”
病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能远怯近证。详该条。
见海上方条。
【介绍】:见吴元溟条。
病名。由肝经之热上乘所致。症见翳生风轮之上,色青白而薄,形如冰瑕,或片或点,横贯乌睛,或痒或疼,发作无定,眵粘泪出,白睛脉赤。即冰瑕翳深外障。详该条。
眉毛枯萎无光泽。眉毛的枯萎或润泽与血气的盛衰有关,枯萎是血气少的征象。《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恶眉者,血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