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滞颐

滞颐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指小儿口内流涎,浸渍两颐。脾之液为涎,脾开窍于口,小儿脾气虚弱,固摄失职或脾胃蕴郁湿热,上蒸于口而致。脾气虚弱者,口角流涎清稀,面白唇淡,治宜温补脾气,用益黄散温脾丹;脾胃湿热者,口角流出稠涎,口渴烦躁,治宜清热利湿,用清脾散之类。《幼幼集成》卷四:“小儿两颐流涎,浸渍胸前者。盖涎者脾之液,口为脾窍。脾胃虚寒,不能收敛津液,故涎从口出而滞于颐。治宜温脾丹。”

猜你喜欢

  • 臭鼠

    出《素女经》。亦名俞鼠。指阴蒂。

  • 逐水法

    下法之一。用泻水作用峻烈的药物治疗水肿实证的方法。适用于颜面、四肢浮肿,或腹中有癥块而有腹水,或胸胁有积水,而脉沉实之证。常用方有十枣汤、禹功丸之类,常用药有牵牛、甘遂、芫花、大戟、商陆等。

  • 不得卧

    证名。①指不寐症。出《灵枢·大惑论》。详不寐、不得眠条。②指不能平卧之症。《素问·逆调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详喘条。

  • 和血定痛丸

    《伤科汇纂》卷八方。百草霜、白芍药各一两,赤小豆、白蔹各一两六钱,炮川乌三钱,白及、骨碎补、当归各八钱,天南星(泡)三钱,牛膝六钱。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或温酒送下。治跌扑坠堕,筋

  • 王琦

    【介绍】:清代文人兼医生。字载韩,号绎庵,又号琢崖,晚年自称胥山老人。长于诗文,兼通医学。在医学方面,辑有《医林指月》(丛书名。共收集十二种医书,刊于1767年,并校注《慎斋遗书》刊于1949年)。

  • 相乘

    五行学说术语。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如肝气过亢,肺金又不能对肝木加以正常克制时,太过的木便去乘士,使土更虚而发生肝气犯胃之类的病。《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

  • 气府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 温疠

    即瘟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凡此太阴司天之政,……其病温疠大行,远近咸若。”详瘟疫条。

  • 寸口脉

    详寸关尺条。

  • 膝阳关

    经穴名,代号GB33。出《针灸甲乙经》,原名阳关。《千金要方》名关阳。《针灸大全》名足阳关。近称膝阳关。别名寒府、阳陵、关陵,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膝外侧,阳陵泉穴上3寸,股骨外上髁之边缘处。另说在阳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