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熏灸

熏灸

灸法之一。用水煮艾或其他药物以其热气熏患处;或用火燃艾以其烟薰患处称为薰灸。《肘后备急方》:“中风掣痛,不仁不随,并以干艾斛许,揉团纳瓦甑中,并下塞诸孔,独留一目,以痛处着甑目而烧艾薰之,一时即知矣。”

猜你喜欢

  • 脉溢

    病名。即毛窍出血。详见该条。

  • 张醴泉

    【介绍】:见张筱衫条。

  • 十六络脉

    十五络脉加胃之大络,合称十六络脉。《东垣十书》:“十二大经之别,并任督之别,脾之大络脉别,名曰大包,是为十五络,诸经皆言之。予谓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是知络有十六也

  • 五臭之一,腥为金臭,入通于肺,故为肺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类金,……其臭腥。”临床上,病人或其排泄物发出腥臭,或者病人对腥臭有异常的感觉,常是肺病的征象。如肺痈病人常

  • 五时

    即春、夏、长夏、秋、冬。《灵枢·五阅五使》:“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

  • 肾俞发

    病名。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九。即下搭手。见该条。

  • 升降法

    推拿手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对肢体关节进行上下屈伸活动的一类手法。有滑利关节、舒展筋脉,解除粘连,帮助复位等作用。

  • 中焦如沤

    出《灵枢·营卫生会》。沤,浸渍、腐熟。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沤渍食物、腐熟水谷,故称。

  • 红花草疮

    病名。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红花草又名紫云英。因禀性不耐,过食红花草(江南农村食用蔬菜之一。致病量多在1~2斤),致胃肠运化失调,湿热内生,兼感风热和日光照射,郁于肌肤而成。好发于颜

  • 无骨苎麻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