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飞蝇散乱。详该条。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脏气乖蹇,阴阳不和,中风中痰,并脱血脱气,至目直视、上视、紧闭、频眨、翻腾动摇(目珠震颤)而作也。夫翻腾动摇,乃目不得心使,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倏左倏右,或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即尘埃入目。
藏医学术流派之一。指以强巴·南杰札桑为主,包括米尼玛·图瓦顿旦等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所创立的学术派别。特点是:擅长使用温热药,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对艾灸、放血、穿刺穴位有独特的认识,并擅长药物
肾所产生而构成骨髓的物质。《素问·逆调论》:“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即风懿,详该条。
【介绍】:见徐复条。
书名。3卷(或作1卷)。清·韩善徵撰。韩氏论疟,上本《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下参清代温热病诸学派,阐析疟疾脉、因、症、治等多方面内容,末附古今疟疾医案和治疗方剂。
易学术语,出《易·系辞上》。指由太极之气而分生的阴阳二气,参见“太极”条。
见三字经合编六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