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斑舌
即红中黑斑舌。详该条。
即红中黑斑舌。详该条。
【生卒】:1863~1938【介绍】:字英畦。广东新会人。博览经史,尤好《周易》,潜心医学。曾中举,然无意仕途,专心研讨仲景之学。清末曾任广东省陆军军医学堂中国医学总教习。1924年,应邀主办中医夜学
见《江苏药材志》。为枸骨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正宗》。系脾经蕴热所致。症见睑缘生出小泡,渐长如菌状,头大蒂小,不痛不痒,甚者眼翻流泪,视物受障,经久不愈。治宜清脾泻热为主。用清凉圆煎水外洗,内服凉膈清脾饮加减。尚可酌情手术治疗。
病名。明·赵献可《邯郸遗稿》:“胎前忽然不语者,谓之哑胎。”参见子瘖条。
太阳经证之一。详太阳伤寒条。
书名。5卷。清·陆以湉撰。刊于1897年。作者自称本书系“摭拾闻见,随笔载述”。卷1论述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慎药和诊法、用药;卷2评述古今医家及医书;卷3~5分门搜集历代名医治案,参以己见,对各类
人体部位名。指手背。《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
暑热侵入,则腠理开而多汗,开泄太过,伤津耗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伤形,热伤气。”马莳注:“热为阳,而气亦属阳,热则气散而气斯病矣。”张志聪注:“热则阳盛,故伤气。”
病名。心瘥的俗称。《证治准绳·杂病》:“心瘥,亦痰饮所致,俗名饮瘥。”详心瘥条。
痰证之一。①指痰扰肝经的病证。《医学入门》卷五:“动于肝,多眩晕头风,眼目瞤动昏涩,耳轮搔痒,胁肋胀痛,左瘫右痪,麻木蜷跛奇证,名曰风痰。”治宜用青州白圆子等方。《医宗必读》卷九:“在肝经者,名曰风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