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方法。即敷药之俗称。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即桡腕关节脱位。详手掌根出臼条。
见《本草原始》。即赤小豆,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鸡子黄,详该条。
病名。指便血之先下血、后排便者。《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病脉证并治》:“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景岳全书》谓:“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肠风、脏毒多见之
阴阳二气的交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书名。4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选方切于实用。
经验方。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制炉甘石、熟石膏、赤石脂各三两。为细末,麻油或凡士林调搽患处。功能收涩生肌。治皮肤病,滋水浸淫,日久不止;烫伤腐肉已化,新肌不生者。
见《湖南药物志》。为盘龙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