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疝证

疝证

病证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小儿疝证,“多因先天不足,本脏虚弱,复因外感风邪,内食生冷,寒邪凝滞而成者有之。或因湿热郁于中,复被寒邪束于外,邪气乘虚并于血队,流入厥阴,厥阴属肝,其性急速,故牵引睾丸少腹绞痛也。”由于病因不同,临床证候也有寒热虚实、属气属血的区别。如偏于热的,则每见阴囊松弛坠下;若偏于寒的,则每多疼痛;病在血分的,往往病在一处不移;属气分的,多时收时下,动而不定;属于湿热的,则见睾丸肿而下坠,伴有重坠的感觉;若属于虚肿下坠的,则无重坠感觉。由于病因、症状比较复杂,必须根据具体病情,审察寒热虚实,才能因证施治。

猜你喜欢

  • 白喉猛将

    见《白喉忌表抉微》。系治疗白喉中比较重的药,称为“猛将”云:“非急重之症,以及误服禁忌之药,渐见败象者,不可轻用。”其中又分为上层镇药、次层润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者。详药将条及各该条。

  • 赵知嵓(yán 岩)

    【介绍】:参见赵自正条。

  • 樟脑树根

    见《四川中药志》。为香樟根之别名,详该条。

  • 羊须草

    见《广东中药》。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 普济

    【介绍】:唐代医家、僧人。亦名释普济。编集《广陵正师口齿论》1卷、《口齿玉池论》1卷。均佚。

  • 三科大生合璧

    见大生要旨条。

  • 湿痰痿

    痿证之一。见《证治汇补·痿躄章》。多发于体肥之人,因湿痰客于经脉所致。《张氏医通·痿痹门》:“痿,属湿痰者,手足软弱,脉沉滑,兼腰膝麻木,或肿。”治宜燥湿化痰为主。《丹溪心法·痿》:“湿痰,二陈汤加苍

  • 中血堂

    相当于鼻前庭部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血堂,即鼻内頞下脆骨空虚处也。”

  • 推罐法

    即走罐法。详该条。

  • 韩氏医通

    综合性医书。2卷。明·韩懋撰于1522年。上卷分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共五章;下卷列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计四章。韩氏发展了淳于意的医案程式,具体指出四诊对病症鉴别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