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芍药

白芍药

出《本草经集注》。又名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主产浙江、四川、安徽等地。苦、酸,微寒。入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①治头晕头痛,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腓肠肌痉挛,手足拘挛疼痛,自汗盗汗。②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带下。煎服:4.5~9克。反藜芦。本品含芍药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药甙、苯甲酸、β-谷甾醇、鞣质及挥发油等。芍药甙对小鼠有镇静、解热、镇痛、解痉和抗惊厥作用;对大鼠有抗炎作用,对应激性胃溃疡有预防作用,并抑制其胃液分泌及胃、肠运动,对子宫亦有抑制作用。对狗冠脉及后肢血管有扩张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本品与甘草有效成分Fm100有多方面的协同作用,从而证实“芍药甘草汤”组成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 四椎

    指第四胸椎。《素问·刺热篇》:“四椎下间主鬲中热。”

  • 精阳气

    阳气的精微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故亦可理解为由精气所显露的神采。

  • 肾浊

    溺浊之一。见《世医得效方·漩浊》。因肾气虚寒,膀胱虚冷,元气不固所致。症见小便浑浊,遗精阳萎,腰膝痠软,精神困倦,耳鸣目花,面色黧黑等。治宜温肾固涩。选用秘精丸、固精丸、小菟丝子丸、附桂八味丸等方。腹

  • 胎前怔忡

    病证名。见《女科秘要》卷二。亦名胎前恍惚。病因平素气血虚弱,孕后愈虚,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常发生心神恍惚,惊悸怔忡,遍身烦热等。宜补益气血,养神安神为主。若惊悸不安,夜卧不宁者,宜大圣散(川芎、黄芪

  • 陶氏再造散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方。人参、黄芪、桂枝、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炙甘草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炒芍药一钱(后下)。为粗末,水煎服。治亡阳,汗不得出,头眩身慄。

  • 松树蕊

    见《滇南本草》。为松笔头之别名,详该条。

  • 鼓花

    五不女之一。即鼓。详该条。

  • 小儿风痢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风毒内袭小儿脾胃而致的痢疾。其特点是便下黄褐色,与疳泻颇相类似,但风痢粪便不臭为异。治宜去脾胃风毒,用泻黄散,送下香连丸。

  • 虚中夹实

    虚弱证中夹有实邪,以虚为主。如干血痨病人有消瘦、肌肤枯糙、手足心烦热、不思饮食等虚证,且兼有经闭,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脉沉弦等血瘀实候。

  • 黄连三七

    见《四川中药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