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菝葜

猜你喜欢

  • 锁口

    证名。①见《外科辑要》卷三。指疮口不敛,周围组织渐高坚硬。多因疮疡溃后,感受风湿热毒,或不慎房事或饮食禁忌,或外用药物不当所致,可用银针挑破疮口四周,以木耳焙研极细末,麻油调敷可消;亦可用丹药腐蚀;待

  • 仁斋直指方论

    见仁斋直指条。

  • 奇胎

    见朱振声《妇女病续集》。多指胎儿畸型。

  • 元儿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膻中,见该条。

  • 鹿耳苓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

  • 疟后黄

    病证名。指患疟后,面黄、肤黄而目不黄的病证。《证治要诀》卷十:“病疟后多黄,盖疟谓之脾寒,脾受病,故色见于面,宜理脾为先。异功散加黄芪、扁豆各半钱。诸痛后黄者亦宜。”本证可见于疟疾后贫血。参见疟黄条。

  • 妊娠口舌生疮

    病证名。病因孕后血聚养胎,血热心火上炎所致。治宜清热、泻火。方用东垣凉膈散(方见妊娠咽喉痛条)。

  • 徐安仁

    【介绍】:宋代人。撰《守论纂要》10卷,佚。

  • 阳泽

    经穴别名。出《千金翼方》。即曲池,见该条。

  • 结阴

    古病名。便血之一种。《素问·阴阳别论》:“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圣济总录·大小便门》:“夫邪在五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结阴之病,以阴气内结,不得外行,血无所禀,渗入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