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为零陵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垒元戎》。即参苏饮第一方。见参苏饮条。
【介绍】:见王履条。
病名。又名睑粘睛珠、睑倒粘睛。多因风热上攻,热燥血涌、气血瘀阻而成。常可见于椒疮重症。此外,烧伤及腐蚀性物质入目等亦可造成本病。《证治准绳·杂病》:“目内睥之肉与气轮相粘不开,难于转运。”相当于今之睑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刺莓果之别名,详该条。
南方之极,与北极相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奔南极。”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系心经实火所致。《审视瑶函》:“此症大眥之间生一漏,时流血而色紫晕。”参见漏睛疮条。
书名。见《唐书·艺文志》。2卷。唐·刘禹锡撰于818年。刘氏集个人用于临床确有良效的方剂辑成此书。所收方药大多符合验、便、廉的原则,故在唐、宋方书中颇多引用。自元以后,渐次散佚。1959年,上海科技出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其证皮肤先起红晕,后发斑片。
病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等篇。即噎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