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回气条。
指大便排出垢腻腐败物质。可见于热泻、热痢等病。《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医学入门》卷五:“肠垢即热泻,鸭溏即寒泻。”《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由
见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女科》。即经闭浮肿。详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即涕。详该条。
类中风病因之一。因忧虑过度,肝脾郁结,使气机逆乱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①通骶。尾骶部。《灵枢·五色》:“其随而下至胝,为淫。”②皮厚。《素问·五藏生成篇》:“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耳廓后,当用手拉耳向前时,于根部所出现的弦筋上,与耳门穴相平处(《类经图翼》)。主治耳鸣,耳聋,以及中耳炎等。直刺0.1~0.2寸。艾炷灸3~5壮。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南行方》3卷,已佚。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