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祁蛇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草石蚕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草石蚕之别名,详该条。
心主持血和血液运行功能的概括。包括:①心主导全身的血液。《素问·五脏生成论》:“诸血者,皆属于心。”②指心主血脉。详该条。
通屎。《灵枢·寿夭刚柔》:“凡四种,皆咀,渍酒中,用棉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内酒中,置酒马矢煴中……”
《辨证录》卷四方。白芍药、玄参、麦门冬各一两,生地黄五钱,甘草、荆芥各一钱,白芥子二钱,茯苓三钱,半夏八分,陈皮五分。水煎服。治火郁少气,胁、腹、胸、背、面目、四肢填塞愤懑,时而呕逆,咽喉肿痛,口干舌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金匮教研组编选。本书对《金匮要略》原文论析较详,每篇有概说和结语,对篇内条文,一般有校勘、提要、词解、语译、浅释、选注、按语等部分。编写按中医理论体系广泛参考有代表性的各家注本,方药
病名。指牛痘接种部位以外发生的痘泡。多由种痘后搔抓,致痘毒传播或入营血所致。初起丘疹,继成水泡,逐渐扩大,中凹如脐,泡周焮红,泡液逐渐变成脓液,溃后结痂而愈。重者宜清热凉血解毒,内服清瘟败毒饮,糜烂者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生地黄一斤(打汁,入酒少许),熟附子一两半(去皮脐切片,入生地汁煮成膏,取附片焙干),山药三两(研末)。以膏捣丸,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送下。治阳虚吐血。
病名。指外感风寒或时令不正之气所致的表证。见《丹溪心法·中寒》。有轻重寒热之分。《证治要诀》卷二:“感冒为病,亦有风寒二证,即是伤寒外证初起之轻者,故以感冒名之。”证见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全身痰楚
运气学说术语。天数不及而虚。《素问遗篇·本病论》:“人之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
综合性医书。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1通治方;卷2~8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宋以后诸方则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