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医学入门从书条。
书名。3卷。清·董废翁撰。本书专论四时感证,内容分总论、本病、变病、兼病四部分。本病以六经分症,治法分正治、从治;对变病、兼病诸证分析尤详,其中包括一些危症的救治;末附妊孕伤寒。董氏立论本于《医学纲目
胁肋。《灵枢·本脏》:“广胸反骹者,肝高。”张志聪注:“骹者,胸胁交分之扁骨内膈,前连于胸之鸠尾,旁连于胁,后连于脊之十一椎。”
见《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为草薢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等篇。即外眼角。见眦条。
出《雷公炮炙论》。为延胡索之简称,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谵语。详该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即通天草,详该条。
暑病专著。2卷。明张鹤腾辑,清叶霖增订。张氏原著《伤暑全书》撰于天启三年(1673年)。叶氏据《素问》暑证之论增订,叙述各种暑证之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采辑治暑方剂50余首,详载主病及服法。末附古代名医
见《四川中药志》。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