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经来如猪肝水,五心烦热,腰腹疼痛,面黄肌瘦,不思饮食,此气血皆虚也。先用黄芩汤(黄芩、当归、川芎、知母、苍术、花粉、白芍)退其烦热,后用调经丸(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三棱
见《黄帝内经太素》。即三毛。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药学家。撰有《灵秀本草图》六卷,已佚。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铅粉、乌贼骨、阿胶珠各四十两,枯矾、龙骨各八十两,密陀僧二十两。为细末,粟米饭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空腹粟米汤送下。治肠胃虚滑,下利无度,赤白相杂,脐腹痛,里急
温热病后期虚风内动的治法。类同滋阴熄风。《温病条辨》中的大定风珠、小定风珠是本法的代表方。
病证名。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即八髎。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杠板归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