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箸针

猜你喜欢

  • 刺丁茄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丁茄之别名,详该条。

  • 对口痈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脑疽。见该条。

  • 枣花内障

    病名。见清·佚名《眼科捷径》。即枣花翳内障。详该条。

  • 赤白漏下

    见《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一。指赤白带下。详该条。

  • 蒙昧

    见《医学纲目》卷十七。即朦昧。详该条。

  • 胃汁

    即胃津。详该条。

  • 益气生津

    补法之一。补气与养阴生津并用的治法。气津两虚,表现为汗出过多、肢体怠倦、气短懒言、口干作渴、舌质红干、脉虚或细,用生脉散之属,以益气敛汗,养阴生津。

  • 徐春甫

    【生卒】:十六世纪中叶【介绍】:明代医家。字汝元。安徽祁门人。家世业儒。他学医于名医汪宦,博览医书,通内、妇、儿等科。在京师居住,求医者很多。曾在太医院任职。编著有《古今医统》、《内经要旨》、《妇科心

  • 文冠木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无患子科植物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ge.茎干或枝条的木部。分布东北、华北、甘肃、河南。甘,平,无毒。祛风湿,消肿止痛,收敛黄水。治风湿性关节

  • 腧穴压痛点

    内脏或某一组织器官有病,可于相应的体表输穴上产生压痛或感觉异常,按诊或针灸这些压痛点,可以诊断和治疗有关脏器的疾病,如肝、胆痛压肝俞、胆俞,牙痛压颊车等。此即《灵枢·经筋》所谓“以痛为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