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粟疮

粟疮

病名。①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多由表虚火邪内郁,外受风邪,风火相结,郁阻肌肤而成。遍身发疹如粟,色红作痒,搔之成疮。日久耗伤血液,皮肤粗糙,厚如蛇皮。治宜疏风清热。内服防风通圣散;痒甚者服消风散;日久肤如蛇皮者,服皂角苦参丸。外敷二味拔毒散。相当于丘疹性湿疹,或痒疹之类。②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粟疡睑生粟。多因脾胃湿热及风毒之邪外乘,壅滞胞睑而成。症见眼睑内面发生色黄而软,形如粟米之颗粒,可有沙涩痒痛,流泪不适等症。类今之滤泡征,可见于沙眼,亦可为其它具有结膜滤泡样改变之疾患。治宜清热、除湿、祛风。可内服除风清脾饮加减;或加劆洗法,外点黄连西瓜霜眼药水。

猜你喜欢

  • 鬼床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七针耳前发际宛宛中耳垂下五分,名鬼床。”《针灸大成》指为颊车穴,今从此说。

  • 一效集

    方书。1卷。清·司马湘(晴江)辑。辑年不详。此书汇集七珍双治散、金疮铁扇散等42方,多为外科验方。卷末附“市肆所卖丸散膏丹目录”,收回生再造丸、瞻酥丸等25方;“治杂方目录”,收治哮喘方等治蛇头疔方等

  • 桃仁红花汤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三十六号益象方。桃仁(去皮尖)、红花、苏木各一钱,青皮八分,乌药四分,独活六分,白蒺藜(去刺,捣末)一钱二分。水煎服。治痧症血结不散。

  • 曲折处

    即可活动的关节部位。见《江氏伤科学》。参关节条。

  • 孕悲

    病证名。清·永思堂主人《胎产合璧》:“孕妇脏躁,无故悲泣,名曰孕悲。”参见脏躁条。

  • 喘粗

    喘粗是形容气喘时声音粗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本症多见于热盛、痰盛的喘证。参见火喘、痰喘、齁喘、息粗条。

  • 赵知嵓(yán 岩)

    【介绍】:参见赵自正条。

  • 山芝麻根

    出《梁侯瀛集验良方》。为羊踯躅根之别名,详该条。

  • 艾炷

    艾绒制成的圆锥形艾团,其大小根据需要而定,小的如米粒,多用于直接灸;大的如蚕豆,多用于间接灸。制作时务求紧实。

  • 宝金散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猪羊靥(暖水洗,去脂膜)十对,海藻、海带各二两,琥珀、麝香、木香、丁香各二钱半,珍珠半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睡前热酒送下。治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