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望江南之别名,详该条。
出唐·侯宁极《药谱》。为常山之别名,详该条。
十二地支之简称。详该条。
出《针灸甲乙经》。即栝楼,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家。安徽青阳人。著《干金圣惠方》一书,已佚。
病名。指因火邪积聚于阴分所致的疝症。《景岳全书》卷三十三:“热疝大能作痛。凡火邪聚于阴分而为痛者,必有热证热脉,或大便秘结,或小水热闭不通,或为胀为满,而烦热喜冷者是也。”参见疝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又名脐漏疮、落脐疮。多由脐痈久治不敛,形成漏管;或落脐带之后,脐汁不干,疮口不合所致。症见脐中时流脓血臭水,久不收口。外用提脓去腐,腐去继以生肌收口之药。相当于先天性及后天性
见《普济方》。为木香之处方名,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经脉》。义同拘挛、拘急。参见拘挛、拘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毒留胃腑所致。初起遍体生疮如疥癣,瘙痒难忍,日久手足顽痹不仁。相当于结核型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