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官职,仅次于大使。参见惠民药局条。
见《吉林中药手册》。为蟾蜍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老鼠耳之别名,详该条。
即上臂。又名胎膊、肐膊。《伤科补要》卷一:“臂者上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一名曰肱,俗名肐(胳)膊。”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喘》。指感受风邪,肺气胀逆所致的气喘。治宜祛风宣肺为主,如金沸草散、麻黄杏仁饮等方。参见风寒喘、风寒喘逆等条。
病名。见《徐氏医书六种》卷七。即耳衄,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六。即无比散,见该条。
见《医学入门》。为皂角刺之简称,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鄠(今陕西户县)人,做过太医令。
病名。①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白疔,生于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尤多见于手大指,其色白,且伴有发热咳嗽。治宜清泻肺热,服泻白散加解毒之品。②见《中国医学大辞典》。白刃疔之又名。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