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嘈杂的俗称。《杂病源流犀烛·嗳气嘈杂吞酸恶心源流》:“嘈杂者,即心嘈。”详嘈杂条。
指过亢的、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壮火散气。”
见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条。
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肿病表现的五种危险症候。即五心肿、人中肿、舌头肿、膝胫肿、阴茎肿。
书名。全称《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17卷(即《医宗金鉴》卷1~17)。清·吴谦等纂注。编者鉴于《伤寒论》的一些旧注本,每多“随文附会,难以传信”,遂予订正,详加注释,并选集过去注本中能阐发仲景经义的
骨伤科专著。2卷。薛己撰。刊于1529年。上卷首载正体主治大法凡19条,次载作者对扑伤、坠跌、金伤及汤火伤三类病的医案共64种病证。每证1~3例不等;下卷为伤科所用方剂。全书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紧密。解放
【介绍】:参见蒋宗武条。
药物学著作。3卷。北宋·和剂局陈师文等编。后经多次修订。约刊于十二世纪初(北宋末)。本书原为《和剂局方》(后改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的附录部分,后抽出印单行本。内容系选录《证类本草》中的常用药4
养生术语。亦称嗽玉津。即咽下唾液,《神仙传·彭祖》:“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栝蒌仁四钱,半夏一钱五分,黄连八分,枳实、黄芩各一钱,竹茹三钱。水煎去滓,入生姜汁二滴、竹沥二瓢,冲服。功能豁痰降火。治火痰郁遏胸膈,症见咳嗽不爽,胸中气闷,夜不得眠,烦躁不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