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明·万全《家传痘疮心法》。即痘疮。详该条。
病证名。亦称大衄。指鼻大量出血并见口、耳一齐出血。《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大衄者,是因鼻衄而口耳鼻皆出血,故云鼻大衄也。”多因劳伤过度,府藏生热,热乘血气而致。用远志汤、苦参汤、牡蛎散(见《圣济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人中黄,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白竻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劳役血虚发热,类似中暑者。《六气感证要义·暑》:“有伤于劳役,以致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大而虚,按之无力,此血虚发热,所谓类中暑也。东垣以当归补血汤治之。”参见中暑条。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七。指伤寒过经不愈,邪毒上薰所致的咽喉痛。“伤寒病,过经而不愈,脉反沉迟,手足厥逆者,此为下部脉不至,阴阳隔绝,邪客于足少阴之络,毒气上熏,故咽喉不利,或病而生疮。”若其人恶寒
①泛指一切食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食味。”“味伤形。”②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者为阴。”③量词。单方独味。《本草纲目》:“治肺热似火燎,……宜一味黄芩汤。”④动词。钻研、体会。
①出《素问·疏五过论》。由于情志内伤,耗营伤精所致,症见形体消瘦,精神憔悴,饮食无味,畏寒,善惊,健忘,四肢痿废等。治宜益精养血,镇心安神。②《张氏医通·杂门》引陈毓仁《痈疽图形》所载“失营”,认为即
【介绍】:见陶弘景条。
①气功功法。指最基本的动功锻炼,其特点是意念与轻柔动作结合起来。现在通行的保健功有两套。①原上海气功疗养所整编的为十节,即叩齿、搅海咽津、摩腹、浴面鸣鼓、左顾右盼、擦腰、双手齐伸开、转辘轳、左右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