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为宝盖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矿物学与丹药》。为白石脂之别名,详该条。
五音之一。脾音宫,其音沉宏雄壮,大而和缓。
喻枯裂之象。《素问·气交变大论》:“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柔萎苍干。”
五脏水肿病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多因心阳虚而水气凌心所致。《千金要方》用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等治疗。参见水肿、十水条。
出《尔雅》。为芦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鼻疽生于鼻柱,属太阴肺经风热及上焦郁火所致。《疡医大全》卷十二:“初起鼻柱壅肿,两窍不通,焮痛。”多经过化脓而愈。治宜清热解毒,常以银花甘草汤加麦冬、花粉、赤芍、当归。如因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上下牙床尽处肿起疼痛,开口不便者。《重楼玉钥》卷上:“是症生上下牙床尽处,根上浮肿,以致闭口不便,两齿难合,咀嚼艰难。初起生在一边,或延生两边者。”多由阳明火毒炽盛上冲所致。治宜泻火解毒。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