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通行的道路。《素问·水热穴论》:“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不著撰人。1卷。已佚。
即补阴。又称育阴、养阴、益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常用方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常用药如天门冬、麦门冬、石斛、沙参、玉竹、龟板、鳖甲、旱莲草、女贞子等。参见补阴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脑户,见该条。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血满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石蕊之别名,详该条。
出《辨证录·受妊门》。指无子女。参见不孕条。
同补气摄血。是治疗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所致的出血证候的方法。如月经先期,血量较多,色淡质稀,脉虚弱无力;下血紫暗,或先便后血、脘腹隐痛、面色白,脉细弱;反复皮下出血,神疲乏力,头眩心悸,脉虚细弱;溃疡病
《冷庐医话》卷三方。人乳、牛乳、芦根汁、人参汁、龙眼肉汁、甘蔗汁、梨汁各等分。加生姜汁少许,隔汤炖成膏,徐徐频服。治噎膈。
指亥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参见十二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