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生大黄(后下)、白芍药各15克,龙胆草、木香、延胡索各9克。水煎服。功能通里清热,理气止痛。治轻型胰腺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见《河北药材》。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一种练功的方法,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屈肘交叉于胸前,缓缓向两侧分开,肘部微屈,四指并拢,两臂同时用力上下劈动。
病证名。见《万病回春》卷三。一作逆、逆。《内经》称哕。金、元多称咳逆。又称吃逆、吃忒。俗称打咯忒。指胃气冲逆而上。呃呃有声的症状。《医碥》卷二:“呃逆,即内经所谓哕,气自下冲上而呃呃作声也。”其声短促
【介绍】:参见梅彪条。
《卫生宝鉴》卷十一方。桔梗二两,甘草一两半,防风半两,枳壳二钱半。为末,每服三钱,加酥如枣大,搅匀,水煎,食后服。治风热攻冲会厌,语声不出,咽喉妨闷肿痛。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串疽。见该条。
病名。又名干咳嗽、干咳。指无痰而嗽者。《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干嗽,肺中无津液也。其脉细涩,必兼气弱或促,乃痰郁火邪于肺中。轻则连咳数十声,方有痰出,重则虽多咳亦无痰,故为干咳嗽,极难治。始
解剖部位名称。出《灵枢·忧恚无言》篇。又名小舌、蒂丁、蒂中、喉花、蒂中、帝中、帝钟。为口腔内软腭游离缘之向下突出者,张口作“啊”音即可见。其与咽前柱(舌腭弓)、咽后柱(咽腭弓)及喉核(腭扁桃体)共组成
人身体液组成部分。从水谷化生,其清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液,由三焦布散,濡养关节、脑髓和目、耳、鼻、口等孔窍。《灵枢·决气》:“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曲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