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虚如球
病证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睥虚如球。详该条。
病证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睥虚如球。详该条。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即破伤风。详该条。
骨伤治法之一。见《伤科汇纂》卷一。即正骨手法。详该条。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三。“肫疽,肿高而硬。俗言此疽坚无脓,殊不知其因成脓在内,一时不能出皮肤,须用内托发出,方可用针刺破。”
病证名。见明·薛铠《保婴撮要》。又名舌舒。指患儿舌头不断地伸出口外,伸出较长而缩回较慢或久而不收者。与随露随收之弄舌,有所区别。舌乃心之苗,心经有热,引起舌头干涩而紧,故时时吐出,以图舒缓。临床上不仅
见《闽东本草》。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口咽热痛,面赤,五心烦热,剧烈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昏迷,黄疸,肾脏损害,甚至休克死亡。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如黄连汁
指手太阴肺经的经气衰竭。主要证候是爪甲枯,毛发焦折。《灵枢·经脉》:“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
书名。3卷。约12世纪初金·何若愚撰。金·阎明广注。卷上为流注指微赋、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及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图形;卷中论子午流注;卷下为井荥歌诀及图。书中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不同的日时干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亏损,日久而累及膀胱而成脏腑俱虚之证。《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虚者,足少阴与太阳经俱虚也。病苦小便利,心痛,背寒,时时少腹满,名曰肾膀胱俱虚也。”又:“右手尺
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