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经

脉经

脉学著作。①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10卷。卷1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2、3则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卷4决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并论脉法;卷5述仲景、扁鹊脉法,卷6列述诸经病症;卷7~9讨论脉证治疗,其中卷7以伤寒热病为主,卷8为杂病,卷9为妇产科、小儿病证;卷10论奇经八脉及右侧上下肢诸脉。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今已亡佚。《脉经》经宋·林亿等校订后,卷数未变,而篇次和内容均有所更动。此书刻本颇多,建国以来,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卫生出版社先后有影印本刊行。②《内经》以前的脉学著作。《素问·示从容论》:“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③黄公兴秦承祖康普思(以上见隋书·经籍志》)、王子颙、甄权(以上见《新唐书·艺文志》)、李勣(见《崇文总目》)等均撰《脉经》,均佚。《濒湖脉学》、《脉诀汇辨》等所列“考证书目”中有蔡西出《脉经》,亦未见。

猜你喜欢

  • 气数

    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常数。《素问·六节脏象论》:“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谓气数是用来标志万物化生的时间节律的。

  • 薛一瓢

    【介绍】:见薛雪条。

  • 顺证

    病情按一般过程发展的表现,预后顺利。如麻疹,疹点红活均匀,整个发热期无并发证,患者神态清爽,胃口渐复等。

  • 外台秘要

    书名。40卷。唐·王焘撰于752年。本书汇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自序),进行了编选整理。卷1~2伤寒;卷卷3~6天行、温病、疟病、霍乱等;卷7~20心痛

  • 水胡椒

    见《救荒本草》。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 悬饮

    四饮之一。因饮邪停留于胁肋部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证见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则转身及呼吸均牵引作痛,或兼干呕、短气等。治宜逐饮为主。

  • 水中捞月

    小儿推拿方法。出《幼科铁镜》。操作方法有二种:①在儿掌心滴冷水,旋推旋吹冷气,如运八卦相似(见《幼科铁镜》卷一)。②左手大指屈几中指,用冷水滴在劳宫,用右手扇几下,再滴冷水于总经,以冷气吹之,又用中指

  • 时病论

    书名。8卷。清·雷丰撰于1882年。此书专论时病(指四时感受六气为病),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理论,分述春温、风

  • 香蒿

    出《说文》。为青蒿之别名,详该条。

  • 龚瑞芝

    【介绍】:见龚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