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
在胸部下方,相当于横膈与骨盆之间的部分。其中脐以上部分为大腹;脐以下部分为小腹或少腹。《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在胸部下方,相当于横膈与骨盆之间的部分。其中脐以上部分为大腹;脐以下部分为小腹或少腹。《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两目无别弊,但上下外睑煤黑有如淡墨滴于旧棉纸。”可见于痰饮之症。参见目黯黑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腰痛痧》:“痧毒入肾,则腰病不能俛仰。若误饮热汤、热酒,必然烦躁昏迷,手足搦搐,舌短耳聋,垂毙而已。”痧中肾脉或左尺虚微,右尺洪实,或兼歇止者,急刺腿湾出黑血;刺中魁穴,以香油钱
见六经标本条。
渴证之一。指吐、泻之后,津液耗伤所致的口渴症。《圣济总录》卷三十九:“霍乱吐利之人,重亡津液,则脏气不和,上焦热,津液不足,故霍乱而烦渴也。”《症因脉治》又分为外感霍乱烦渴和内伤霍乱烦渴两种。外感霍乱
指针灸治疗时患者身体应采取的姿势。通常分为坐位和卧位两种。坐位又可分为仰靠式(适用于头面、颈前和胸部),伏案式(适用于头顶、后项和背部)和侧靠式(适用于耳侧、口颊和耳部);卧位又可分为仰卧(除下肢后侧
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穴位联合应用于某种疾病,而另立新名者,称复合穴。如四关、四花等。
【介绍】:见丁瓒条。
又称元阴、真阴、肾水、真水。与肾阳相对而言。指本脏的阴液(包括肾脏所藏之精),与肾阳依附为用,是肾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阴不足,肾阳就会亢奋,甚则相火妄动;相火妄动反过来也灼耗肾阴。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萝芙木之别名,详该条。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踝关节脱臼的整复。以脚内翻、外踝凸出的脱臼为例:医者环握足部向远端牵引,同时两拇指压腓骨下端,余指外翻足部以复其位,再使关节屈伸活动数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