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4卷。清·祁坤撰于1665年。卷1为总论部,历述痈疽等病的诊治要点、各种治法及常用方剂;卷2~3为分治部,按照头面、颈项、背、腰、胸腹等身体部位分列各种外科疾病的证治、验案;卷4为不分部位的大毒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甘遂(面裹不令透,水煮百余沸,取出用冷水浸过,去面焙干)、大戟(醋浸煮干)、芫花(醋浸煮)各半两,黑牵牛子、大黄各一两。为细末,水泛为丸,小豆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临卧温水送下。
病名。即眼生长肉。详该条。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喜气,即不可疾行,不能久立。”参见七气、九气条。
指十二条河流:清水、渭水、海水、湖水、汝水、渑水、淮水、漯水、江水、河水、济水、漳水。《灵枢·经水》:“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
《疡科选粹》卷五方。水银一两,枣肉二两。共研至水银不见星,捻如枣状,薄绵裹,纳肛门中,次日虫出。治虫痔痒痛不止。若痛,加粉锡三分。此法须谨防汞吸收中毒,慎用。
哺养小儿方法。见《幼幼新书》卷四。①《肘后备急方》:儿新生三日,应开腹,助谷神,碎米浓作饮,如酪,与儿大豆许,数令咽之。②《备急千金要方》:儿哺早不胜谷气,三十日后,虽哺勿多。不嗜食,强予之,复生病。
病名。见《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即子瘄。详该条。
配穴法之一。指上部和下部穴位配合应用。如牙痛取上肢的合谷,下肢的内庭;胃痛取上肢的内关,下肢的足三里等。
见《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狄夷之国,祝发文身。”是在身体上刺字、刺花的古代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