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内经吴注》卷二十。同心下否痛,详该条。
见《中药炮制学》。为儿茶之处方名,详该条。
舌苔白厚而滑的舌象。表里证皆可见。伤寒邪在太阳,舌苔纯白而厚,口不干,舌不燥,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痛,脉浮紧,可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杂病里证,多为痰湿,宜健脾燥湿祛痰(见《伤寒舌鉴》)。
【介绍】:宋代人。编著饮食疗法专书《续法馔》5卷。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半字应据《黄帝内经太素》卷九《十五络脉》、《千金要方》卷十三第一及《圣济总录》卷一九一删),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流于阴地的泉水。因长期不见日光,又含有动、植物腐烂后的毒质,如不经处理,饮后易引起中毒。
病因分类之一。一般指外感六淫之邪。参三因条。
经穴别名。见《普济方》。即陷谷。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