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药性纂要

药性纂要

药物学著作。4卷。清·王逊撰。刊于1694年。本书选取《本草纲目》中597种药物,另新增9种共606种,叙述简要,并附评注。

猜你喜欢

  • 医学提举司

    元代医药机构名。其职责为:掌管医学教育,考核并选拔医生,校勘名医撰写的文章以及检查鉴定药材等。设提举和副提举,主管该机构。

  • 太阴络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漏谷。见该条。

  • 哑门

    经穴名。代号DU15。《素问·气穴论》名瘖门,《千金翼方》又作痖门,近作哑门。别名舌横、舌厌。属督脉。督脉、阳维之会。位于项正中线,入发际0.5寸,适当第一、二颈椎棘突之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

  • 半边头风

    病证名。见《辨症录·头痛》。边,指边侧。即偏头痛。详偏头痛、偏头风条。

  • 胎脉

    见《坤元是保》。即妊娠脉。详该条。

  • 疏理

    皮肤腠理疏松。《素问·异法方宜论》:“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

  • 古方汇精

    方书名。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1804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

  • 加味连理丸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五方。白术二钱,人参、茯苓、黄连、干姜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胃热脾虚,口糜气臭,腹泻。

  • 四气街

    又称四街。见气街条。

  • 五脏之俞

    指五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五个(背)俞穴。《灵枢·背腧》:“愿闻五脏之腧。”所指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和肾俞五穴。因这些穴位与五脏之气相通,故名。临床上具有诊察和治疗本脏病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