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秘

虚秘

病名。指因精血津液亏耗所致的便秘。多因体气素亏,或因发汗、利小便耗伤津液,或病后元气未复,精亏血枯所致。《圣济总录·大小便门》:“或因病后重亡津液,或因老弱血气不足,是谓虚秘。”《洁古家珍·杂方》:“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虚秘如因气虚气滞而致者,可用厚朴丸等方。津液耗伤者,可用润肠丸。《医学心悟·大便不通》:“若老人精血不足,新产妇人气血干枯,以致肠胃不润,此虚闭也,四物汤加松子仁柏子仁肉苁蓉、枸杞、人乳之类以润之,或以蜜煎导而通之。若气血两虚,则用八珍汤。”《金匮翼·便秘统论》:“虚秘有二,一以阴虚,一以阳虚也。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下焦阴虚,则精血枯燥,精血枯燥,则津液不到而肠藏干槁。治阳虚者,但益其火,则阴凝自化;治阴虚者,但壮其水,则泾渭自通。”方如苁蓉润肠丸益血润肠丸五仁丸黄芪汤等均可选用。参见大便秘结条。

猜你喜欢

  • 时行伤寒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即时行寒疫。详该条。

  • 针灸感传现象

    见经络感传现象条。

  • 大红喉痈

    病名。《喉科指掌》卷五:“此症因肺脾积热,其色鲜红,肿胀关内。六脉洪大,身发寒热。”治宜解毒消痈,泻热凉血。以大黄、当归尾,皂角刺、天花粉、黄芩、赤芍、栀子、射干、桔梗、甘草、丹皮、生地等。或刺少商、

  • 人中黄散

    ①《张氏医通》卷十三方。人中黄一两,雄黄、朱砂各一钱。为末,每服二钱,薄荷、桔梗煎汤送下,日三、夜二次。治疙瘩温,症见头面洪肿,咽嗌堵塞,水药不进。②《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人中黄适量。为细

  • 白厚滑苔

    舌中根部白厚滑苔,舌质边尖淡红,为有寒湿表现,表里证均可见。若伤寒邪在太阳,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口不干、舌不燥、胸闷等症,见此苔者,为风寒夹湿表证,治宜解表化湿。若杂病里证见此苔者,为中焦脾

  • 冬虫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冬虫夏草之简称,详该条。

  • 倒仆蹴损

    病证名。指因跌扑而致的伤筋、损骨。《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五:“或因乘车马,或登陟危险,误多倒扑,轻则蹉跌,筋脉蹴损,不能伸屈,甚者乃至踒折筋骨,治宜速以养血脉续筋骨之剂服之。”参见跌打损伤条。

  • 升降浮沉

    指药物作用的趋向而言。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上行,沉是泻利下行。升浮药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等作用。凡气温热,味辛甘的药物大多有升浮作用,如麻黄、桂枝、黄芪之类。凡气寒凉,味苦酸的药物,

  • 孙一奎

    【介绍】:明代医家。字文垣,号东宿,又号生生子。休宁县(今安徽休宁)人。生活于嘉靖、万历年间(1522~1619年),曾学医于汪机的弟子黄古潭,后又到江、浙等地求师。经长期钻研,择善而从,在医理上如对

  • 兑端

    经穴名。代号DU27。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上唇尖端,当人中沟下端皮肤与上唇粘膜之移行处。布有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及上唇动、静脉。主治癫狂,口唇动,齿龈痛,鼻塞,鼻出血;以及口腔炎,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