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名。①泛指由虫毒结聚,络脉瘀塞引起胀满、积块的疾患。《赤水玄珠·虫蛊》:“蛊以三虫为首。……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湿热生虫。”《证治汇补》卷六:“胀满既久,气血结聚不能释散,俗名曰蛊。”参见虫臌条。②指少腹热痛,溺白浊的病证。《素问·玉机真藏论》:“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③指房事过度成疾。见《左传·昭公元年》。④指古代用毒虫所制的一种毒药。《诸病源候论·蛊毒候》:“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患祸。”

猜你喜欢

  • 济生橘皮竹茹汤

    即橘皮竹茹汤第二方,见橘皮竹茹汤条。

  • 大顺

    经穴别名。出《医学正传》。即大敦,见该条。

  • 朱田火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种。丹先发背部,后漫及全身,一日一夜即可成疮,色如红枣。未成疮时宜用棘根煎汤外洗,若已成疮,宜用赤小豆末敷之。

  • 王处明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欠详。著有《玄秘会要针经》五卷。

  • 干蟾皮

    见《药籢启秘》。为蟾蜍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 真产

    见清·刘斋甫《妇科三字经》。即正产。详该条。

  • 野山豆根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胡枝子根之别名,详该条。

  • 肾游风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肾气游风。见该条。

  • 气乱

    ①指气机紊乱,失去正常的升降出入秩序,为《内经》九种气机失常病证之一。《素问·举病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类经》注:“大惊卒恐,则神志散失,血气分离,阴阳破散,故气乱矣

  • 伛(yǔ 雨)

    曲背、驼背。《素问·刺禁论》:“刺脊间,中髓为伛。”刺脊骨间隙,深伤脊髓,可造成伛偻曲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