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部位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三。即眼弦。详该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撞刺生翳外障。详该条。
见《素问玄机原病式》。为茯苓之处方名,详该条。
证名。心气虚弱所致的证候。①由老年脏气日衰,汗、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所致。症见心悸,短气(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素问·方盛衰论》: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即狗舌草,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紫茉莉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痔的别称。详该条。
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又名耳后高骨。在耳后颞骨乳突后缘微下处凹陷中。用揉按法,可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外感头痛等症。《厘正按摩要术·立法》:“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揉运耳后高骨,二十四下毕,再掐
辨证论治术语。指治疗次序的先后。根据病气标本缓急决定治疗的先后步骤。有先标后本,或先本后标,或标本兼顾。原则上以治本为先。如标病严重,病势较急,当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或标本同治。见《素问·标本病传论》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