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通隔。即噎膈。出《素问·大奇论》。详噎膈条。
即和法。详该条。
病名。见《女科经纶》卷一。指妇人月经来时,交合阴阳,伤于血络,而致经漏淋漓不止,俗名血沙淋。治宜调和血气,使脏腑和平,经血可止。参见经漏条。
书名。8卷。宋·骆龙吉撰。撰年不详。作者鉴于《内经》一书所记疾病,虽有病因、证候,但缺方剂、治法,遂摘取其中62种病症加以注解,并为之拟定处方。其后明代刘浴德、朱练又续补88种病症,体例一仿前书,合编
病证名。指崩下之血杂有五色。《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五脏皆禀血气,五脏之色,随脏不同,伤损之人五脏皆虚者,故五色随崩俱下。”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狗肝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元宝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红紫珠之别名,详该条。
见《世医得效方》。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阳络脉,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