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疔之一。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指甲根后生疔,色赤胖肿、形如半枣。治法见指疔条。
《症因脉治》卷三方。青皮、枳壳、大腹皮各等分。水煎服。治三焦胀,气满腹中,空空然响。若上焦胀加桔梗;中焦胀加苏梗;下焦胀加木通。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黑及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甲乙经》。即阳交,见该条。②出《针灸甲乙经》。即阳池,见该条。
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即丹痧,详该条。
①早晚。②通潮汐。《素问·五脏生成》:“此四支八谿之朝夕也。”
心悸之一种。《不居集》卷二十二论痰郁心悸:“停积痰涎,使人有惕惕不宁之状,甚则心跳欲厥,其脉滑大者是也。”治宜涤痰定悸。用温胆汤、茯苓饮子。风热生痰,上乘心膈而惊悸者,宜简要济众方。心虚而兼痰火者,宜
舌颤掉不安,即舌颤,指舌休蠕蠕微动之象。有虚实之不同。若深红而战者,宜清热泻火;若紫红而战者,宜凉血泄热;若淡红而战者,宜气血双补;若鲜红而战者,宜滋阴降火(见《伤寒舌鉴》)。参见舌颤条。
《血证论》卷八方。人参、麦门冬、当归、白芍药、生地黄、陈皮、黄芪各三钱,知母二钱,五味子、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治脾之阳气不旺,无以统运阴血而致唾血,心颤脉弱,四肢清冷,饮食不健,自汗身热者。
金代医官职称。专门掌管检查帝王服用汤剂药物的官吏,官阶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