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日久而留着不去的痹症。《灵枢·官针》:“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介绍】:明代医家。浙江新昌人。长于导引术,治病不计较报酬。著有《医案心法》、《本草辑要》、《伤寒指掌详解》、《脉诀删补》等书,皆佚。
病名。疟疾之一。《症因脉治》卷四:“肺热瘅疟之症,发则阳气盛而不衰,故但热而不寒,令人消烁脱肉。此《内经》肺素有热之瘅疟症也。肺热瘅疟之因,《内经》云,肺素有热,热盛于身,因有所用力,腠理开泄,风寒舍
指病邪由经传入本腑。例如太阳病,头痛,发热,自汗,此病在经,后六七日不解,而烦渴饮水,水入即吐,此邪入膀胱,为传于本腑之证。《此事难知》卷上:“太阳者……为诸阳之首,膀胱经病,若渴者,自入于本也,名曰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针刺手法名。出明·徐风《针灸大全》。其法将予定针刺深度分为浅(天部)、中(人部)、深(地部)三层,操作时,由深至浅,每层紧提慢按六次,如此反复几遍(称几度),至病人自觉某一局部或全身有凉感时出针,不揉
推拿穴位名。用掐、揉法,有发汗等作用。①位于手背第二掌骨小头尺侧。《针灸大成》卷十:“掐两扇门,发脏腑之汗,两手掐揉,平中指为界,壮热汗多者,揉之即止。又治急惊,口眼歪斜。”②位于手背第四与第五掌骨小
书名。一名《中国接骨图说》。2卷。日本·二宫彦可撰。刊于1808年。作者鉴于近代西医正骨唯重器械而不讲手法,遂据吉原杏荫之正骨手法,结合自家经验,编纂而成。上卷收正骨总论、脉症治法、用药法、夹缚固定法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清半夏12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8克,生赭石、炒黑芝麻、炒柏子仁、白芍药各9克,朴硝、陈皮、茯苓各6克。水煎服。治思虑生痰,因痰生热而致的神志不宁。
综合性医书。36卷。清·孙德润辑撰。刊于1826年。全书以多科疾病诊治为主要内容,摘录历代医书,分门别类整理而成。卷1~2医学总论,辨治大法及药味繁简等。卷3~35列述伤寒、内科杂病、五官科、妇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