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金樱蔃

猜你喜欢

  • 五风变内障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五风之证、五风变、五风变成内障证。为青风、绿风、黄风、乌风、黑风五内障之统称。因发病急骤善变似风,瞳神呈不同程度散大,并分别显出以上气色,古人依此分别命名为青风、绿风

  • 收涩

    治疗精气耗散、滑脱不收的方法。也称固涩。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的原则立法的。适用于自汗盗汗、久嗽虚喘、久痢久泻、精关不固、小便失禁、崩中漏下、久带清稀等症。有敛汗固表、敛肺止咳、涩肠止

  • 扶桑骨

    骨名。指蝶骨大翼颞面。《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扶桑骨,即两额骨傍,近太阳肉内凹处也。”

  • 疮疡补法

    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集验背疽方》。凡疮疡溃后,毒势已去,正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宜用补法。如气虚者用四君子汤,血虚者用当归补血汤,气血俱虚者用十全大补汤,中气不足者用补

  • 阳虚眩晕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因阳气不足,清阳不能升达头部所致。《医略六书·眩晕》:“元阳寒冷,真火不归,眩晕,躁扰,此虚羸人多阳虚眩晕。”症见头晕头痛,恶寒,耳鸣耳聋;或眩晕欲倒,气短自汗,手足冷,

  • 陈宅之

    【介绍】:元代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与其父陈瑞孙同著《难经辨疑》,已佚。

  • 妊娠霍乱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名胎前霍乱。多因孕期贪凉饮冷,饮食不洁,感受秽浊之邪,以致卒然发作,腹中绞痛,上吐下泻等。《叶氏女科证治》:“妊娠霍乱,或邪在上胃脘,则当心痛而吐多;邪在下胃脘,则

  • 医助教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协助医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从九品上参见太医署、医博士条。

  • 足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是在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方法。目前多用于眼部、口腔、颌面部、颈部手术。一般取对侧足底后1/3内侧“头”、“目”二穴;也可根据脏象学说选取相应穴位。操作方法参足针疗法条。

  • 吴提

    【介绍】:北宋医家。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曾注解《圣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