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膏
即阳和解凝膏,见该条。
即阳和解凝膏,见该条。
病因分类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圻,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实际上亦属致病外因的范围。
症状。①指在内的筋脉拘急。《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甲乙经》卷二及《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三作“肘纲”)。”②大便急迫。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莽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家。安徽休宁人。儿科医生徐道聪之子,精通医术。撰有《徐氏方书》一书,已佚。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脉从渊腋穴(胆经)下三寸的大包穴处分出,散布在胸胁部。本脉发生病变,实则浑身尽痛;虚则全身关节松弛无力。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刺苋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三十六荡之别名,详该条。
见太素脉秘诀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细辛大黄丸,见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