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疟疾之一。出《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牡系牝字之讹,详牝疟条。
即辛开苦泄。详该条。
病名。见《银海精微》。俗称伤寒眼。因风热之邪突然外袭所致。眼部暴发赤热肿痛,沙涩羞明,热泪如汤,甚至胞肿难开,白睛浮肿高于黑睛,并可兼有头痛、鼻塞、恶寒、发热等。治宜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可选服羌活胜风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猴枣之别名,详该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即麻子仁丸,见该条。
见柳州医话条。
病证名。即胃热呕吐。《幼科要略》:“幼儿脾胃受伤”,“倘热气深伏,烦渴引饮、呕逆,连香饮。”参见热吐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多由时气风热所致。初起呈散在疹块,发于背。色紫红,如拳击状,脊背麻木,拘急不疼,神清脉和。服药得汗者顺;若神昏脉数,或微或代,发寒啮噤者逆。初宜仙方活命饮加羌活、独活。外
出《中藏经》。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即眩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