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阳胜复

阴阳胜复

阴阳双方矛盾斗争中,一方亢盛,导致另一方的报复,出现阴胜阳复阳胜阴复的情况,从而影响事物变化过程的转归。前人运用这种变化规律来解释自然界和疾病过程的变化。如:①气候方面:若某年湿气(阴)胜,雨水过多,则来年可能有燥气(阳)来复,出现干旱的气候,从而影响发病的情况及疾病流行。②病理方面:邪正相争的过程亦可出现胜复的现象。《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成无己注:“阴气胜,则厥逆而利;阳气复,则发热,利必自止。见厥,则阴气还胜而复利也。”

猜你喜欢

  • 素问释音

    书名。见《宋史·艺文志》,释音一作释言。1卷。唐·杨玄操撰,已佚。

  • 阳中之少阴

    ①指肺。《灵枢·九针十二原》:“阳中之少阴,肺也。”②指两手之三阴经络。《灵枢·阴阳系日月》:“手之阴者,阳中之少阴也。”

  •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伤寒论》方。又名桂枝新加汤。桂枝、人参各三两,芍药、生姜各四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治伤寒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

  • 九九制会

    九九,指九野、九州、九窍、九脏等;制是准度,会是配合。谓人与地以九州、九窍为准度,以配合天之六六之节。《素问·六节藏象论》:“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

  • 识病捷法

    综合性医书。10卷。明·缪存济撰。作者论述内科杂病及女科、五官、口齿、金疮病证,简述其病因、脉象,介绍分证、治法颇详。编次的特点,以脾胃诸证列于前,其他各病证除女科外,不列专卷叙述。

  • 取癖丸

    《婴童百问》卷五方。甘遂(微炒)、芫花(微炒)、黑牵牛子(半生,半炒)、肉桂、莪术、青皮、木香、炒桃仁、五灵脂各二钱,巴豆霜一钱。为细末,面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一至二丸,姜、蜜煎汤灌下。治小儿痞块大痛

  • 种痘新书

    12卷。清·张琰撰。刊于1741年。卷1~2载药性、痘疹诊法及治疗大要;卷3介绍种鼻痘之法;卷4~8为痘疹各期的证治;卷9痘后杂症及调治;卷10女子痘症;卷11麻疹论治;卷12麻痘诸方。其治痘之法遵循

  • 乳头风

    病名。指哺乳妇女乳头的破裂。见《疡科心得集》卷中。多由肝火不能疏泄,肝胃湿热蕴结而成。症见乳头、乳颈及乳晕部裂口,疼痛,揩之出血或流粘水,或结黄痂。易继发乳痈。病程较长,常延续断乳后方能痊愈。治宜清肝

  • 陈三锡

    【介绍】:见陈良佑条。

  • 季秋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厥阴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九月之时,故名之曰季秋痹也。”详足厥阴经筋病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