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面针疗法

面针疗法

是针刺面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面部和经络联系密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在颜面,“五藏六府肢节三部也,各有部分”,并具体记载了相应部位的划分,并以其色泽变化的情况,“各以其色言其病”。解放后,广大医务工作者据此进行临床实践,创造了面针疗法。不仅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进行针刺麻醉。临床操作时,根据病变处所选取相应穴位,视其肌肤厚薄分别采用直刺斜刺横刺角度进针得气留针15~30分钟,其间可运针数次,亦可加用电针等刺激或以皮内针埋藏。唯面部感觉敏锐,刺激不宜过强;如有疤痕破溃处,应予避开。本法适应范围较广,凡针刺疗法适应症均可使用,对神经衰弱、高血压、痹症、哮喘等效果尤佳。

面针疗法穴位表

猜你喜欢

  • 风热眩运

    病证名。见《医学正传·眩运》。因风热上壅所致的头目眩晕。《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风热上冲眩晕,必胸中不利,旋运欲倒。”治宜疏风清热,用羌活汤、荆黄汤等方。参见眩晕条。

  • 秦艽牛蒡汤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四方。秦艽一钱半,炒牛蒡子、炒枳壳、炙麻黄、犀角、黄芩、防风、甘草、玄参、升麻各一钱。水煎服。治癗痒甚。

  • 诊籍

    记载患者诊疗情况的记录。西汉时期,淳于意为人治病,已有诊籍记载,是后世病历医案的开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

  • 近觑(qù 区)

    病名。觑,看视意。近觑,指近视的病证。《审视瑶函》:“久视伤睛成近觑。”即能近怯远症。参见该条。

  • 经水不定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 刘哈喇八都鲁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元代医生。河东(今山西风陵渡附近)人。本姓刘,世代为医。善骑射,尤精医术,元世祖忽必烈时,改名为哈剌八都鲁。1280年(至元十七年),为太医院管勾。

  • 瞳欹

    病证名。即瞳神欹侧。详该条。

  • 切诊

    四诊之一。包括脉诊和按诊,医者运用手和指端的感觉,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方法。检查内容,如脉象的变化,胸腹的痞块,皮肤的肿胀,手足的温凉,疼痛的部位等。把所得材料与其它三诊互相参照,从而

  • 视衣

    解剖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泛指今之脉络膜、视网膜。

  • 叶氏伏气解

    见国医百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