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和艾灸的合称。《素问·疏五过论》:“刺灸砭石毒药所主。”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即痘疮。详该条。
见近时十便良方条。
病证名。出明·徐春甫《痘疹泄秘》。长于痘疮内的疔,其色紫黑,疔形坚实,随痘而出,多先见疔而后见痘形,生长较快。为热毒积于肌肉间,随痘而出所致。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蛇腹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见《证治要诀》。即恶阻。详该条。
《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历代注家看法不一:①指心包络,马莳注:“自五稚(心俞)之下而推之,则包络当垂至第七节而止。……盖心……为大心,而包络……为小心也。”②指命门,吴鹤皋注:“下部
书名。《医学六要》之一。明·张三锡纂。本书介绍四诊,但内容偏重于切脉。编者分析了浮、沉、迟、数等30脉的脉象、主病,对切脉部位、脏腑分部、持脉法、平脉、病脉、相类脉、危脉、妇人脉等均有简要的论析。并重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大青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